可降解塑料可分为破坏性可降解塑料和完全可降解塑料,前者通过在传统的石油基塑料生产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添加剂,使其容易分解,但仅仅是分解成体积更小的石油基塑料,无法完全回归自然,其降解特性逐渐被否定,目前说的可降解塑料主要是完全可降解塑料。
完全可降解塑料在特定环境下可以完全降解,其原料可以是100%生物质资源,也可以是传统化石能源。
由生物质制得的可降解材料主要有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全淀粉基、纤维素等;由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制得的可降解材料主要有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系列(包括PBS、PBAT、PBSA)、聚己内酯(PCL)、聚乙醇酸(PGA)、聚乙烯醇(PVA)和CO2共聚物等,基于生物质的PBS降解材料也在研究中。
传统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寿命较短,但物化性质稳定,自然降解难,大量一次性塑料制品废弃物导致的各类环境问题频出,已经严重危害到土地、水体及动物、人类的健康安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调查结果显示,已有至少67个国家及地区对一次性塑料袋采取限制措施。可降解塑料被认为是解决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国际
意大利自2011年起禁止使用非生物降解塑料袋。
2016年,法国通过了全面“禁塑令”,宣布至2020年,除了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外,所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都将被禁止使用。
2018年4月,澳大利亚8个州、地区以及联邦环境部长签署联合协议,该协议设定了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100%可循环利用、可重复使用或可降解包装的目标。
2018年5月,西班牙通过了关于限制塑料袋使用的皇家法令,规定7月1日起西班牙的商家将不能免费为客人提供塑料袋。并且从2021年开始,所有非生物可降解的轻质塑料袋都将被禁止使用。
2018年12月,美联社报道,奥地利已启动立法,计划禁止所有不可完全降解的袋子。
中国
2017年4月,科技部印发《“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全生物降解材料入围。
2017年11月,国家邮政总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推进快递行业资源节约以及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多项措施,提出,“到2020年,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将提高到50%”。
2017年11月,工信部发布《农用薄膜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本)》,鼓励研发生产使用生物降解地膜。
2018年2月,新版《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发布。新版国标于2018年9月1日起实施,首次明确提出“快递包装袋宜采用生物降解塑料”。
目前中国在国家层面上对塑料采取的措施仍停留在“限塑”阶段,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禁塑”,自2014年来,吉林省、河南南乐县、海南省先后出台“禁塑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制品。
基于完全可降解塑料目前的生产成本,立法仍是推动其需求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西欧有着世界上对一次性塑料最为严格的立法,是目前降解塑料需求最大的区域,占全球50%以上市场。可降解塑料主要应用领域是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对于亚洲地区,农膜也是其主要的终端市场。
除了各国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外,企业的自主环保意识也增强,将有效推动可降解塑料市场增长。2016年,阿里巴巴启动“绿动计划”,目标到2020年,阿里平台50%的包裹替换为完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2017年京东发起“清流计划”,目标到2020年,京东物流50%以上的塑料包装将使用生物降解材料;2018年,星巴克、麦当劳、宜家相继发布公告将全面停用塑料吸管。
全球范围内的利好政策和企业及个人环保意识的增强为可降解塑料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无论是基于生物质路线还是石化路线的可降解材料都有望取得新突破。
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主要来自于粮食和微生物,来源可再生,使用后对环境无污染,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虽然目前的原料成本、技术、设备成本均较高,但随着工艺水平和生产规模的进一步发展,必定会带动成本下降,发展前景明朗;石化/煤化制可降解塑料路线丰富,并且石化/煤化行业对装置放大的经验成熟,通过装置大型化,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本潜力巨大,以石化/煤化动辄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的布局规模,是可降解塑料产能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石油化工论坛